2024年7月9月下午,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承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24”D10分会高分子材料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理事会主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光宪教授致开幕词。来自全国100余家单位2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安排了分会大会报告6个,邀请报告26个,口头报告48个,闪报6个,墙报53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的蹇锡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王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解孝林教授,南昌大学陈义旺教授,四川大学傅强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张秋禹教授作分会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就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热点和挑战问题开展了热烈交流和讨论。
高分子材料分会会议现场
分会主席李光宪教授开幕致辞
蹇锡高院士、王琪院士、解孝林教授、陈义旺教授、傅强教授、张秋禹教授做分会主题报告
在会议开幕式上还举行了2022-2023年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五位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研人员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四川大学邓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黄兴溢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李楠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陶友华研究员、四川大学赵海波教授。在颁奖仪式上,李光宪教授首先介绍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的基本情况和评选原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奖励委员会主任蹇锡高院士介绍各位获奖人的情况。随后,蹇锡高院士、王琪院士别为5位获奖人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杯。最后李光宪教授代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向奖励基金捐赠单位东材科技集团以及奖励评审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颁奖现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简介:
为了鼓励我国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献身于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养和造就中国高分子材料领域优秀人才,促进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的发展,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特设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年度青年科技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年度青年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名额每年不超过 5 人,候选人需当年未满 45 周岁,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中,做出系统性、原创性或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或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具备丰富的产业技术工作经验,完成重大技术创新和开发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行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获奖人简介:
1、邓华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四川省杰青
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在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围绕功能填料网络结构及界面在加工中的高效调控,提出一系列网络形态结构调控新方法。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0余篇。入选2023年度四川大学十大基础研究进展。相关产业化成果成功应用于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的天线模组。
2、黄兴溢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高分子电气绝缘材料研究,为解决高分子材料电气绝缘与高导热的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案,成果应用于多种电气设备。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专著三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3、李楠 大连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大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大连市高端人才
主要从事杂环聚芳醚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开发与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并工程化了耐磨自润滑杂萘联苯聚芳醚复合材料和连续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芳醚复合材料两类材料,实现了大尺寸多特征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型加工制造。发表SCI收录文章22篇,包括TOP期刊8篇。
4、陶友华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
主要从事生物基高分子的合成研究,发明了本征型抗菌尼龙以及可闭环回收的聚硫酯新材料,正在推进工业化。在自然-合成、JACS等发表论文50余篇。获2023年度“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邀请报告荣誉奖”,并在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作大会报告。现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秘书长。
5、赵海波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高分子阻燃隔热泡沫类材料研究,提出了高温自交联炭化阻燃新原理和新方法,发展了凝聚相阻燃抑烟新技术,为解决阻燃领域难题做出了一些贡献。在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英国皇家化学会高被引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