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月下午,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主办、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D10分会高分子材料会议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理事会主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光宪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的蹇锡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王琪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朱世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教授,吉林大学杨柏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其加工应用研发进展”、“环境友好包装材料”、“高分子材料高端化的机遇与挑战”、“高性能纤维表面高性能结构的构建及其应用”、“形状记忆高分子复合材料:从航空航天到4D打印”、“聚合物杂化光功能材料”的分会主题报告。来自全国87家单位2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安排了分会大会报告6个,邀请报告32个,口头报告49个,墙报43个。与会专家就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热点和挑战问题开展了热烈交流和讨论。
高分子材料分会会议现场
分会主席李光宪教授开幕致辞
蹇锡高院士、王琪院士、朱世平院士、徐卫林院士、冷劲松院士、杨柏教授
做分会主题报告
在会议开幕式上还举行了2021年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的颁奖仪式。五位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研人员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四川大学陈宁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简忠保研究员、北京北化院燕山分院李建成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静刚正高级工程师、东华大学相恒学副研究员。
在颁奖仪式上,李光宪教授首先介绍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的基本情况和评选原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奖励委员会主任蹇锡高院士介绍各位获奖人的情况。随后,蹇锡高院士、王琪院士、朱世平院士、徐卫林院士别为5位获奖人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杯。最后李光宪教授代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向奖励基金捐赠单位东材科技集团以及奖励评审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颁奖现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简介
为了鼓励我国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献身于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养和造就中国高分子材料领域优秀人才,促进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的发展,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特设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年度青年科技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年度青年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名额每年不超过 5 人,候选人需当年未满 45 周岁,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中,做出系统性、原创性或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或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具备丰富的产业技术工作经验,完成重大技术创新和开发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行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获奖人简介:
1、陈宁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新原理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和工业化应用,在高分子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3D打印、环境友好包装材料及废弃塑料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创新研究成果。
2、简忠保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中科大博士生导师
吉林省杰青、国家基金委优青、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面向国家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从事聚烯烃可控合成与降解以及高端聚烯烃国产化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在单一乙烯工业条件直接合成乙丙弹性体、镍系高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创制、环烯烃光学树脂应用开发上做出突出贡献。
3、李建成 北京北化院燕山分院合成橡胶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合成橡胶专家,主持完成了高性能液体橡胶成套技术、高品质树脂增韧用低顺橡胶关键技术和环保阻燃剂前驱体开发,打破了发达国家对上述关键材料的技术垄断,解决了5G高频通讯、柔性印刷、高性能树脂改性、外墙保温阻燃剂等领域关键原材料“卡脖子”问题。
4、王静刚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生物基高性能聚酯合成与应用研究,开发了生物基呋喃二甲酸,多环芳烃刚性二元醇等单体关键制备技术,实现了高耐热聚酯2000吨/年生产示范和高阻隔聚酯千吨级关键制备技术。
5、相恒学 东华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主要从事纤维加工过程凝聚态结构研究,建立了非晶链取向诱导、结晶高分子晶型转变控制、织态功能相构筑及其稳态纺丝等系列调控新手段,发展了系列杂化功能纤维、高强聚合物纤维的制备新方法与新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9项。